教授败给网红老师?新闻学还能学吗新闻中心?TB体育登录

2023-06-18 00:49:0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在2023年全国高考的结束之际,新一批年轻人开始将目光投向志愿填报,畅想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

  另一边,峰学蔚来创始人张雪峰在直播中放话:“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边,你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如果我是家长的话,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干一个事,就是把他打晕。”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时,张雪峰又出名句:“一个985院校教新闻传播的教授,自媒体账号粉丝数和流量不如我,一个郑州大学给排水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里面是不是多少有点问题?”

  随着张雪峰的言论热度持续攀升,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强也加入战局,与张雪峰隔空“斗嘴”、各执一词,又吸引了一波围观群众。

  在功利主义思想大行其道的时代,社会上对新闻传播专业的误解并不鲜见,张雪峰也不是唯一一个对“新传专业之用”“新传教育之责”抱有疑惑的人。

  据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张雪峰曾经是一名普通的考研辅导教师,后来又转型开拓了高考志愿填报辅导业务。借短视频和直播的兴盛之势,张雪峰逐渐变成了人们口中的教育网红。

  “经济学家必须是企业家?戏剧学院的老师必须是明星?传播学教授必须干过网红?”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李玮在与传媒茶话会的对话中,就张雪峰的观点提出了一连串反问。

  “当他去选用流量作为评价指标的时候,应该是TB体育登录将自己与其他网红作比较,而不是与高校的教授作比较。”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邓元兵讲道,张雪峰对“合格的新传教授”和“好的新闻传播工作者”存在误解——粉丝数量和流量更多是市场化经济当中商业的评价指标,而新闻与传播学院育人效果的评价指标不是靠粉丝数量来决定的。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晓程也认为,这种“流量论”的观点缺乏对新闻传播专业、行业和学术共同体的基本认识和尊重。“把传播流量与传播实务及研究混为一谈,在逻辑上有问题;把网红作为评价学者的标准与社会上真正需要的学者要求相去甚远。”

  面对批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轻视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唱衰新闻传播行业的不同声音,学界和业界的同仁应该携起手来,予以回应,“这是一种自信的回应,也是公共传播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对话。”

  对此,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列举了一些参考维度:

  第一,能否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教会学生知识、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带着学生去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世界,让学生更好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

  第二,作为一名学者、教育者,必须有自己深耕的学术领域,并在领域内逐步建立、扩大影响力,获得行业的尊重;

  第三,在新闻传播处于大变革的环境中,新传教授应该发挥智库服务作用,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TB体育登录、增强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出谋划策。

  在邓元兵看来,科研成果产出是对新传教授的评价指标之一。要具有国际前沿视野,并关注中国本土问题、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真问题,发挥科研成果反哺社会发展的作用。

  刘晓程表示,按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要求,新闻传播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张志安也指出,新传教育培养的是面向主流媒体、机构、企业的能说、会写、懂传播,服务于国家政策宣传,通过报道去揭露真相、进行舆论监督,推动社会治理的专业人才,而不只是培养自媒体网红。

  张雪峰对大学生该如何选择专业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下中国社会很多群体对大学教育应该有用,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的认知。这种诉求固然没错新闻中心。

  但是,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也是一种人生的经历,它是知识的拓展、人性的锤炼、精神的滋养、自我的丰富与更新。如果只以是否能找到好工作作为新闻传播专业是否值得学的标准,未免有些狭隘。

  然而据齐鲁晚报报道,许多网友还是认为,张雪峰只是站在当事学生、家长和过来人的角度,说了一些接地气的实话。这难免会伤到一些人或学校,针对他的批评声音就是这样来的。

  事实真的像张雪峰和网友所理解的那样吗?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新闻传播还存在专业壁垒吗?

  庖丁解news的观点是,人人家里都有炊具,但不见得人人都是大厨;人人都能识文断字,但不见得人人都是优秀的作家;同样地,人人都有自媒体,但不见得人人都能成为专业的新闻记者。

  作为新闻记者,最常做的就是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部分。将复杂、丰富的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几百字或1000多字的文章给写出来。

  同时在新闻写作中,标题多少字、导语多少字,每部分涵盖哪些信息,都有严格的要求,专业性非常强。这种对资料的提炼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新闻学生的一大优势新闻中心。

  其次,这些材料不是从天而降的,需要记者去采访、挖掘。尤其在一些突发新闻报道中,新闻材料的搜集困难重重,要在不违反新闻伦理的基础上突破采访屏障、平衡报道信源;还要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甄别信息真伪,不被误导和利用。这种能力和素养都是非常宝贵的。

  新闻工作是与人经常打交道的一项工作。优秀的新闻学生基本都是“社牛”。核实信息真假有时候就需要打十几个电话,要有一定的沟通技巧,与采访对象沟通要让对方心情愉快、乐于接受采访;要注意涵养和维护采访资源,方便后续合作,这些都能锻炼社交能力。

  新闻舆论工作和意识形态关系紧密,需要有扎实的政治素养,了解国家政策和大政方针,在每次采访中都要熟知新闻背景和政策要求,把握新闻报道的时度效,争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国际传播中,需要有国际视野,洞察时代变局,参与国际议题构建,抢占舆论高点。

  新闻敏感是新闻从业者的必备素养。同样一件事,在大众眼里可能平平无奇,但是在记者眼中却蕴藏着新闻价值。尤其在同题报道中,如何选取新闻角度、选择新闻事实,考验着记者的新闻策划能力。

  如果说新闻科班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经过四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学习,在学生心中种下了根深蒂固的新闻伦理要求和社会责任意识。

  移动互联网时代,拥有高超传播技术的人很多,新闻记者可能在争取流量方面敌不过网红大V,但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敬畏生命、理性克制……这些品格在新闻报道中远比点击量、阅读量更加重要。

  说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将专业素质强的新传学生放在任何领域,都能成为骨干。

  首先,拿传统就业渠道来说,我国实行四级办台方针,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都有相应的媒体机构,每级媒体又有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类型。现在各级媒体都在兴办新媒体,又增加了很大的用人需求。

  其次,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新闻学子大展身手提供了更多的舞台。不仅腾讯、网易、新浪等头部网络媒体和互联网公司用人需求旺盛,各省市也有不少互联网公司需要内容运营、影视制作等方面的人才。

  再次,社交媒体时代,企业开通两微、抖快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新媒体宣传、直播带货、网络销售已成常态;高校、银行等企事业单位也纷纷发力新媒体传播,对外塑造形象。新闻媒体早已不是新闻学子唯一的就业平台,新闻学子的舞台比以往时候都丰富、都精彩。

  要做一个“行业人”,而不是做一个“单位人”。新闻学子所选择的是传媒行业,而非某个媒体单位。新闻学子要练就的是在行业中不被淘汰的专业能力,而不是针对某个单位的考试能力。东方不亮西方亮,成为与时俱进的“行业人”才能拥有真正的“铁饭碗”。

  对于网红老师张雪峰而言,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只是他的一项业务。他所传授的一套市场化的成功学标准,也许的确在短时间内能让学生相信,自己已经找到了从就业竞技场中胜出的捷径。但这毕竟只是成功的一面。

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