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体育手机客户下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新闻中心召开五年来人大在行动!

2023-08-28 00:42:4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五年来,习对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习以高远的历史站位、深邃的战略眼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在中国人民大学,真正做到有回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人大在行动!

  (中国人民大学这样培养“强国一代” 登上微言教育《我看思政这五年》首期)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从学校的前身陕北公学建校伊始就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陕北公学时期,学校就开设了马列主义、中国革命运动史等课程,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如设立全国首个马列主义研究班、编写全国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TB体育手机客户下载,为全国培养了大批理论拔尖人才,并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凝练形成“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并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得“A+”评价。中国人民大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是党中央批准成立的首批十家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机构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承建的“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在全国思政课教师中具有很大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推出了一大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相关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经验和新做法,改革创新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调整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率先全面开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2019年秋季开学开始,在全国率先全面开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并融入2017级本科生必修课教学方案,坚持“三最原则”,即吸收最前沿的内容、集中最优秀的教师、给予最全面的保障。目前共设8个专题,分别由各学科权威专家授课。

  中国人民大学还着力从四个方面做好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一是受教育部委托,牵头编写课程方案和《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学生读本),为推动全国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开设相关课程提供支持;二是受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托,建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一体化教学资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高校起到支持保障和示范引领作用;三是设立有针对性的教研课题,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和能力,帮助教师讲好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四是画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心圆”,通过全课堂育人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结合本硕博各学段特点,科学构建必修课+选修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在2020-2021学年增设党史、新中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等充分体现人大历史传统和“红色基因”、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的思政选修课,切实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引领辐射作用,积极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大经验”“人大品牌”“人大特色”。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打造具有“人大特色”的系列金课。鼓励并加强教师间的教学交流研讨,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建设好“周末理论大讲堂”“同备一堂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青椒论坛”“名师大家讲党史”等品牌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帮助中青年教师成长;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跨学科交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交流,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视野。

  配齐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完善评价考核及奖励机制。中国人民大学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通过杰出学者引进、优秀毕业生选留、师资博士后培养、退休教师返聘,以及校内相关党政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专业人士和相关学科专业教师兼职等多种举措,高质量补齐缺口。以教学实效和教学研究成果为依据,确保“能者多、庸者少、劣者汰”,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和奖励机制。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加强和改进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发展的制度性安排,进一步推动并完善“成长导师”“新生导师”“一联系一帮扶”等制度,逐步推动校领导兼任荣誉班主任或联系班集体、学生党(团)支部工作。

  在统筹谋划和深入一线相结合上下功夫。一方面,把思政课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统筹设计、全面规划,对涉及思政课建设和改革的重要议题均通过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解决,对于思政课相关的条件支撑坚持“绿灯先行”,确保思政课优先地位。另一方面,学校按照提出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这“三带头”要求,随时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确保统筹谋划和科学决策符合实际。

  在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相结合上下功夫。在从严管理上,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课堂教学政治关、质量关,划定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积极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坚决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在科学治理上,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实现思政课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全方位促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

  在教师培养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上下功夫。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学校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扶持和培养力度,实行重点倾斜,培养更多青年理论家,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才辈出。同时,构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机制。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是全国唯一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七个二级学科全覆盖的高校。学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体化设计、贯通性培养,厚植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基础方面继续加大探索力度。

  在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相结合上下功夫。在改进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继续巩固全国唯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重点学科的优势,并不断将学科优势转化为课程优势。认真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深入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既要在教学内容创新上下功夫,也要在教学方式创新上下功夫,以创新课程建设推动学科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坚持“以本为本、打造金课”的建设原则,优化课程设计,明确责任清单,全面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继续建好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在文献资源、技术融合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集聚优势,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

  在中国人民大学,从开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到形成“一体两翼”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一系列政策举措致力于打造高精尖的思政“金课”。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目中,思政课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中国人民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按照习提出的思政课教学“八个相统一”要求,既充分发挥全校学科优势,又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努力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紧扣新发展阶段、学习新发展理念、体悟新发展格局。努力做到思政课教学与社会大课堂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政课教学在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学理深度上做文章,强化“三位一体”协同效果。“系统讲授”力求将理论问题讲清讲透;专题教学注重优化模块设置,广泛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授课,实现优势互补;实践教学依托“千人百村”社会调查等品牌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会、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探求新知。二是在教学资源上做文章。及时梳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强调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师的课题,以讲好课堂“必答题”为研究导向,组织教师进行集体攻关,产出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解渴”又“明理”。三是在信息技术上做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成长规律,不断提升“人大智慧课堂”等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了教学互动的频次和效果,提升了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研部联合校团委连续组织开展以“问道新时代”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千人百村”“街巷中国”社会调研,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体会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

  (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读懂中国”青年教师社会调研计划等获评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利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提供了重要助力。“将思政‘金课’全面移植到网络平台,确保停课不停学、思政不掉线。”学校组织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开展专题学习活动55场,参与学生超过1500万人次。

  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组建了博士生宣讲团,联合多所高校开展抗疫主题宣讲,鼓励青年学子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号召师生积极参与捐款捐物、献血、志愿服务和抗疫日常管理,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战线上展现青春风采。

  11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与延安中学以线上方式举办共同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活动。作为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大学与第一所中学,中国人民大学与延安中学始终坚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注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第一时间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在师生交流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延河讲师团”成员、对口支援地云南省怒江州“荣誉市民”、新闻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杨明聪,延安中学初二(2)班学生、第一批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张力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慎萧,延安中学正高级教师TB体育手机客户下载、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劳动模范蔺治萍等四位师生代表结合自身经历、围绕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做了发言。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经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朱信凯和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杨凤城做了主题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活动中表示,作为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大学与第一所中学,两所学校有着共同的红色血脉、红色基因、红色精神,这次活动既是跨越地理空间推动六中全会精神第一时间进课堂的有机联动,也是两校共同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有益尝试。学校“延河讲师团”师生走进大中小学、走进基层一线,以青年声音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情怀担当。希望讲师团师生继续努力,围绕学校学习宣传六中全会精神的整体部署,充分发挥理论宣讲“轻骑兵”的作用,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中小一体化的过程中,作出人大青年新贡献。

  3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新学期第一堂“形势与政策”专题研讨课。这堂课以“决胜脱贫攻坚”为主题,采用了观看视频资料、专题导学、师生互动研讨交流相结合的小班研讨模式。特别邀请了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的著名贫困问题专家、人大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将教育扶贫文章写在怒江大地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法学院副教授、云南省兰坪县副县长(挂职)宋彪来到课堂为学生导学,目前从事教育扶贫研究的博士生吴秋翔也到场作为助教为学生导学答疑。

  一次奔赴延安的青春征途,一次革命教育的精神对答,一次青春使命的庄严宣誓。为献礼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激励人大学子高擎陕公精神,9月24-26日新闻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原创话剧《陕北公学》上演,由人大青年演绎人民大学前身陕北公学艰苦创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故事,讲述烽火岁月中中国创办的新型高等教育的光辉历程,中国青年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使命担当。台下多次掌声雷动,观演同学热泪盈眶,“这就是真正的开学第一课!”

  三大系列、百余集微视频……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指导,中国人民大学打造的北京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可视化教材于2021年6月份正式上线。涵盖“名师大家讲党史”系列网络公开课、“党史百年:人物·事件·文献”系列微视频、“跟着学党史”系列微故事,主讲人包括知名专家、教学名师和青年学生等多类群体,是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创新方面进行的有效探索。以此为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了《暑期学党史——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中国革命的转折——通道转兵”“鱼水情深:半条被子的故事”“爬雪山过草地:红军都是钢铁汉”……通过生动的讲述刷亮红色基因大学底色,加强新生革命传统教育,体悟百年党史辉煌,让校史党史结合,稳步推进新生党史教育。充分发挥优势,利用学科资源,学校聚焦党史党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教师、教学、研究资源,开设《中国100年》《社会主义500年》等必修课,积极筹备新生“读史读经典”课程,全方位构建以党史为重点、专业课与思政课相结合的“四史”课程体系,深化学史明理、以史育人成果。

  (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指导、中国人民大学打造的北京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可视化教材)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9年3月18日,习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雷声、秦宣、刘建军、王易等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刘建军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作题为《切实增强职业自信,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表示,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新时代为思政课带来的新变化。广大思政课教师带着喜悦的心情,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思政课教育教学。2019年现场聆听了的重要讲话,感到十分温暖,又深受教育和鼓舞。我所接触的各地思政课教师,都很兴奋和激动,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立德树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都表示学校对思政课的关注和支持更大了,很多学校采取空前措施,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和改善教学条件,总体变化是很明显的。由于社会和学校氛围的改变,理直气壮讲思政课更加容易和自然了,特别是讲一些爱党的话语也不用转弯抹角了。由于从中宣部、教育部到各省都组织了大规模思政课教师培训,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老师们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善用“大思政课”:努力让思政课与新时代同频共振!TB天博·体育TB天博·体育TB天博·体育

搜索

网站地图